?
4月21日,面料事业部信息人员参加了在苏州举办的主题为“智造在路上”的第四届金鸡湖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该论坛作为IT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层次信息化交流平台,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次参会,旨在更多地了解信息化技术当前发展现状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感受智能制造对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
此次论坛邀请了工信部和省经信委领导、制造业信息化专家、企业CEO、CIO等200多位行业领袖,共同探讨新经济型态下我国智能制造的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布局,云大物移和人工智能新一代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寻求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的成功路径。
论坛上,众多企业与会者分享了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初衷、寄予的厚望以及可期待的成果。中国宝娜斯集团董事长黄祖群谈到:“人工成本太高,很难压下去,可工人素质却不高,产品品质就很难提上去,这个结只能依靠智能制造来破解。”初春,我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在江苏沭阳破土动工。黄祖群说,借这次智能化改造,企业的人均产值有望翻倍。亚洲最大的袜业企业、上海中昊集团董事长高宝霖也看好智能制造对于纺织业转型升级的推动。智能针织产业园开工当日,就签下了5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投资智能制造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人用得越少越赚钱,这是现在纺织业无法回避的事实。”
实际上,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蕴含着巨大潜力,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部分制造环节的智能化。在江苏邦源的包覆纱生产车间,300多台机械正快速纺纱,却难以看到工人的身影。据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益于智能装备投入与工艺流程改造,原来需要七八十人的车间,目前只需不足30个工人值班,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而且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也更高。
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中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是指通过人机一体化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智能活动,从而将传统制造系统提升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水平。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将具有更精准、更敏捷的制造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王晓明说道:“如果说福特流水线生产方式,使大规模生产支撑了美国制造,日本丰田的生产方式使精益生产响亮世界,那么现在各国都在角力的新生产方式就是智能生产。谁掌握了这种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谁就有可能站在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本次论坛给予与会人员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参会人员对于前沿信息技术如何运用于企业实际运营也有了更多思考和启发。